风铃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东农家隐藏400多年前的状元卷,专家2
TUhjnbcbe - 2023/7/12 20:46:00
白癜风临床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9111082.html

年,山东青州文物所副所长魏振圣在走访中,得知当地农民赵焕彬家中有一份多年前的明代状元卷。

当魏振圣第一次上门想要探访更多实情时,赵焕彬却矢口否认家中有状元卷一事。

众多村民都曾亲眼见过的状元卷,为何持有者会突然不承认?状元卷曾是宫廷绝密资料,动辄杀头,窃辄株连九族,当年又是谁冒死将其带出宫外?它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普通农家隐藏的状元卷

80年代初,山东省青州市决定筹建新的历史博物馆,而征集青州文物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当时,担任青州市文物所副所长的魏振圣,是上过朝鲜战场、立下二等战功的二级伤残*人,转业后来到文物所任职。

他保持*人作风,对工作一丝不苟,经常亲力亲为走访青州的各大乡镇,当来到青州郑母村时,偶然有了一个让他惊喜的发现。

时任青州市文物所副所长的魏振圣

魏振圣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村里的赵家有一份明朝赵秉忠的状元卷,迄今为止已经在赵家传承到第13代人。

据史料记载,赵秉忠是明朝万历26年获得殿试第一名的状元,老家正是青州郑母村。

在这之前,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寥寥几份清朝状元卷,还没有人见过明朝的状元卷,如果赵家真有明朝赵秉忠的状元卷,那么这将是极其珍贵的藏品,堪称无价之宝。

明代赵秉忠画像

为了一探究竟,魏振圣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赵家,65岁的屋主人赵焕彬听闻有城里的专家到自己家里来,赶忙上前迎接,热情地给客人端板凳、泡茶倒水。当然,他这时并不知道对方的来意。

一阵寒暄过后,魏振圣终于说出此行的目的。赵焕彬一听到“状元卷”这三个字,脸色立马沉了下来,他表示自家祖上确实是出过状元,但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况且状元卷是当时朝廷的机密文件,哪能随便拿到家里来呢!

可是无风不起浪,村民们不可能凭空提起状元卷,几天后魏振圣再次登门拜访,赵焕彬仍然矢口否认,但这一次他表示自家本来是有状元卷这个传家宝,但后来不小心弄丢了。

显然,这样的回答仅仅是搪塞的借口罢了,魏振圣认为老赵一定在故意隐瞒着什么,两次无功而返的他决定再登门。

这一次,魏振圣他不准备直接去老赵家,而是走访赵家的亲友。赵家亲友都表示见过状元卷,有一位老人说就是个普通的折子,只是字写得好看些,以前都和废书乱纸放一起,家族里好几个孩子都曾拿出来当作练习毛笔字的临摹贴。

等到魏振圣接着追问状元卷身在何处时,大家却都异口同声地说早已经被弄丢了。

“既然是传家宝,怎么会轻易弄丢呢?”魏振圣对此表示怀疑,直觉告诉他状元卷还在,并且一定还在赵焕彬手中。

这是明朝最后一份存世的状元卷,也是科举见证的最后孤本,魏振圣希望为博物馆和国家争取到这份珍贵的藏品。

与此同时他还了解到,当地著名画家风信子,小时候曾将状元卷带到学校,是赵秉忠的第十二代孙,曾创作连环画《状元赵秉忠》。

年5月27日,魏振圣第24次前往赵家。

“焕彬老哥,我相信状元卷一定还在老大哥你的手中。我也相信,您也一定会顾大局、识大体把状元卷高高兴兴地献给国家……”

魏振圣根据自己收集的史料,向赵焕彬讲述赵秉忠在任时的丰功伟绩,并向他说明这份状元卷对于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和明朝文化的重要价值。

赵焕彬思索良久,转身从里屋里拿出一个米袋,解开封口的绳索从中间掏出了传家之宝——赵秉忠状元卷。

一睹状元卷真容,礼部大印鉴真伪

翻开这份珍贵的历史著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历皇帝亲笔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共19折册页,正文15折,附有作者上三代简历,后3折列着九位读卷官和一位印卷官的职衔与姓名,整体横长共厘米。

赵秉忠状元卷

正文论述了治国安邦、改善吏治的对策,洋洋洒洒共字,工整的小楷字体犹如印刷体一般,阅之如沐春风。

赵秉忠状元卷局部图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古代读书人受到“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纷纷投入科考,虽然获得状元是很多读书人的目标,但这一过程实属大浪淘沙。

首先,一个读书人需要参加县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试,通过之后才能成为童生,

童生参加院试通过后被称为秀才,

秀才通过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后成为举人,

举人参加次年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

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通过后被称为进士,

进士中的第三名为探花,第二名为榜眼,第一名为状元。

由此可见,赵秉忠当年的才学是何等出众。

作为中国明朝最后仅存的状元卷,它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毕竟经历了多年的历史,还是需要对其进行真伪鉴别。

青州市博物馆馆长带着状元卷赶赴济南,找到这个领域赫赫有名的霍建秋、王笙甫、刘春浦三位专家,他们从原件绫子、装裱技术、残损程度和宣纸各方面来看,确定为明朝原件无疑。

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最好带去故宫博物院作作最终判别,因为这本该出自故宫。

那么,故宫到底有什么办法能鉴别真伪呢?

原来,这份状元卷上盖有明朝礼部大印,而多年前的明朝礼部大印正收藏于故宫。只要两者吻合便可确定真假。

几位专家通过申请从库房调出大印,一经对比,该状元卷上确实为明代礼部大印原件,这份状元卷当场被认定为一级文物,被定为无价之宝。

为何是孤品?历史上其他状元卷在哪里?

也许有人会说,区区一份状元卷而已,怎么就成了无价之宝呢?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状元,他们的试卷又去了哪里?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到清朝光绪年间这个制度被废除,在这期间中国历史上诞生了多名状元,他们的试卷一般封存在深宫大院,是朝廷的机要档案,除了皇上和位高权重的重臣外,一般人是完全没机会看到的。

按理说,这些重要的档案资料放在宫廷中一定会保护得很好才对,但是连年的战乱让这些珍贵的资料遭受了严重损毁。

明朝时,李自成进北京,焚毁了大量宫廷之物,很多资料都未能幸免,而状元卷就很有可能在这其中。

清朝时期,八国联*入侵北京城,疯狂掠夺圆明园,让我国的众多文物都被侵占,甚至遭到毁灭。

因为战乱,历朝历代的状元卷早已无迹可寻,所以赵秉忠的状元卷就显得尤其珍贵。

宫廷之物流落农家,原因至今成谜

要知道,古代宫廷宫规森严,想从宫里偷东西无疑会受到严惩,更何况是状元卷这么重要的机密文件,轻则杀头,重则株连九族。

那么,赵秉忠这份状元卷是被谁、又是如何带出宫中的呢?对此,人们提出了几点推测。

推测一:与赵秉忠的父亲赵僖有关。父子俩都曾在礼部任职,而科举考试正好由礼部分管,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将状元卷带回老家,以此光耀门楣。

这一说法受到赵家后代的质疑,赵秉忠第12代孙风信子说:“当时我们的家族已经很辉煌了,根本用不着一个状元卷来证明,没必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取出状元卷。”

推测二:赵秉忠为了避免宦官魏忠贤的陷害,才从宫中偷出状元卷。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宦官之一,深得皇帝赏识,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人物。赵秉忠为人正直刚烈,自然也不会趋炎附势,对于魏忠贤更是不屑一顾。

天启年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两人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

以杨涟为首的官员,向皇帝上书揭发魏忠贤的罪状,而为杨涟起草罪状书的正是赵秉忠的学生,所以魏忠贤对于赵秉忠是恨之入骨,多次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但在明神宗朱翊钧的庇护下逃过一劫。

有人认为状元卷始终是赵秉忠的一块心病,因为他的状元卷中虽然主要阐述了安邦治国的道理,但同时也有抨击当朝时*的内容,他担心魏忠贤以此作为把柄,于是利用职务之便将状元卷带出,再向皇帝告老还乡返回青州老家。

这一推测同样遭到反驳,风信子说:“如果动用宫廷档案,必然是杀头大罪,如果说是将其带出,避免让魏忠贤抓到证据,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再说赵秉忠为人正直,这样的事他不会做。”

对于状元卷为何会流落民间,至今没有史书考证,但明朝状元卷能在民间保存多年后完好无损,这无疑是个奇迹。

无论赵家当年以什么理由将状元卷带回青州,有两点可以肯定的是:

其一,赵家一定利用了赵僖、赵秉忠父子在礼部担任要职的关系,才能将状元卷带回青州;

其二,正是赵家的这一举动,也让如此珍贵的文物免于战乱,让后世看到多年前的状元卷的真容。

“传家宝”变“国宝”

年,在经历了青州市文物所副所长魏振圣的第24次拜访后,赵焕彬同意将传家宝献给国家。

赵焕彬

在交接的那一刻,赵焕彬紧紧握住魏振圣副所长的手说道:“在饥荒年代,这折子曾陪我闯过关东,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们都把它看作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之前我不太了解国家的文物*策,担心状元卷交出以后,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现在好了,我把它捐献给国家,算是找到了正头香主,我也就放心了。”

后来,国家考虑到赵焕彬献宝有功,不仅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还有一笔丰厚的奖金。

中为赵焕斌

出人意料的是,年8月5日,状元卷却不翼而飞,这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农家隐藏400多年前的状元卷,专家2